首頁 南方來信 南方美術 南方文學 南方人物 南方評論 南方圖庫

南方美術

馬琦:為什么是紋樣?

2022-07-05 08:46 來源:南方藝術 作者:馬琦 閱讀

原載《詩建設》2021年秋季號

馬琦作品

馬琦作品

不規則的橢圓NO.3
100cmx80cm
布面綜合

2019

馬琦

馬琦:藝術家,教師,工作于浙江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1994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2005年獲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碩士學位。1994-1999 工作于江南大學設計學院;1999年起工作于浙江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2012-2013,中國美院訪問學者;2016,荷蘭ArtEZ藝術大學AKI學院訪問學者;2017,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訪問學者。

 

為什么是紋樣?

文 / 馬琦


近些年來,我的興趣主要集中在探索生活經驗與藝術經驗之間的關系上。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紋樣,正是生活經驗與藝術經驗之間的交匯點。透過這個交叉的裂隙,我開始用別樣的視線窺視世界的開始,并試圖召集文化與歷史的別樣敘事。

紋樣自誕生之日起就飽含著大量信息。它是最初的原始心智本能地與超自然能力聯系在一起而創設的不同尋常的標記。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們都藉由紋樣傳譯著人類最早的關于宇宙的思考。歷史長河中,紋樣不斷變化并承載著同樣多變的涵義。它不僅表達心靈訴求,它也體現政治立場和宗教隱喻。無論哪個宗教,在某一時期都曾肅清過其象征紋樣中的異教因素,無論哪個組織,也都曾訴諸圖形的視覺力量。某些特定的時刻,紋樣凝聚成令人心痛的歷史記憶,另一些時候則成為國家或政權持久的象征。紋樣創造出與這個世界毫無共同之處的形式,然而它灌輸給大眾觀察身處的世界和理解隱藏其后的精神實質的方式,把不可見變為可見。因此紋樣承載著歷史文化的多面性,梳理紋樣圖形就意味著找尋歷史、藝術史、人類學、文化變遷等等的相互關聯。每一種穩固下來的紋樣都處在時間與空間、記憶與歷史、 風格與發源地、本土文化與全球化,手工藝傳統與科技等組成的交織坐標的不同維度上。而藝術家則需要像間諜,不時重置視角與身份,進入另外一個維度審視世界,觀看、闡釋與破譯在隱逸與含蓄中藏匿的萬物。

不過紋樣的涵義在歷史中時常改變、消散,而它的形式則要穩定得多。許多亙古的花紋仍然以不為人知的方式大量出現在我們的日常。我曾有過一條尼泊爾出產的棉布褲子,其上印有簡單的三葉草。這個紋樣最早出現在印度河谷出土的皂石雕像上(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1300年),很可能在印度文明輻射的地方流傳了5000年,已經滌蕩干凈它原先可能具有的巫術氣質,然而為著漫長的歷史的加持,它仍然散發出謎一般的訊息。在時間的無盡中,這個微小的花紋蛻變成一首宏大的歌,仿佛由許許多多前赴后繼的個體譜寫,并組成世界的總和。在我看來,探索紋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是與人類歷史的對話。

馬琦作品

馬琦作品

猜測之網NO.4
170cmx170cm
布面油畫

2019

我的實踐,具體來說,就是和已有的人造形狀進行對話,系統而冷靜地使作品首先成為一種調查。我們最為熟悉的紋樣也都暗示著圖像與歷史發生的聯系,雖然這背后的故事可能無人知曉。紋樣承載著意義,然而吊詭的是它同時也是一個意義不斷被解構的過程,涵義不僅在歷史中改變或消失殆盡,也被紋樣自身的構造和形式所消解。無論紋樣帶著怎樣迷人的秩序感和節奏感,放射出怎樣撩撥感官享受的愉悅,它幾乎都可以被拆分成許多重復的獨立單元,大體呈現為單個細胞組織和大規模結構之間的關系。這一點仿佛社會隱喻,每個單元都經驗完全的控制與服從,每個個體又各自隔絕與自制。這種結構的無限重復,無始無終,似乎暗示著對時間的恐懼,凍結為一種無法被體驗的經驗,在時間的無邊際中無限接近世界的原點。這是深遠而有趣的矛盾,紋樣的連綿形象在不能被體驗中又再度溶解為圖形本身。

這種矛盾的張力深深地吸引著我。紋樣承載意義,又消解意義;它傳遞日常生活的普遍美學,同時也表現為一種深刻的懷疑主義。它可以被視作一種政治或社會組織結構的隱喻,卻又有著幾乎全然無用的性質。

為了捕捉這種張力,在畫面上我采用歷史上曾出現過的形狀或者紋樣。在處理這些人造形狀的過程中,涵義不斷地從背景中脫離出來,又消失成了背景,而畫面也因此不斷處于意義與無意義的張力之下,它們是去除了可辨認物之后,探索與秩序有關的空間所生成的個人視角。相對于靜態的沉著,我更喜愛由行動、沖突與沖決的暢快所激發的現實感與真切感,畫面上單元結構間的聚合與分離呈現了介于有序與無序之間的第二種張力。擁抱偶然和看似微不足道的不確定性,利用同類元素的并置與疊加;經由重復、排列、抽減、打亂、穿插、裁剪;連同線條、色彩的不同質地一起,不僅探尋有序無序間微妙的平衡,同時也提醒著我那些同質性的精神實踐。事物在理解中生成,觀念是穿越之船,看似直覺與瞬間的想法,在不可知中感知,在不確定里衡定,在微觀中體味,在在與不在中游移。而繪畫則最終成為逐漸冷卻下來的情感的物質呈現。    

馬琦作品

馬琦作品

模糊的灰綠
170cmx170cm
布面油畫

2018

正是這樣一個復雜的數字技術的時代,提供了畫面上的第三重張力:工業制造與手工繪畫之間的張力。畫面上的空間本應包含更多的物質,各種物質在空間中發生奇妙的關聯,成為相互對話的媒介。我原本并不想“作畫”,因此借助外在的力即不同的材料來改變自己的慣性。除了傳統的畫材,手工紙、織物還有工業泡沫都加入了進來。尤其是這種作為產品包裝用的泡沫,根據需要被切割成相應的形狀,它們取代了過去精心設計的裝飾紋樣,形成以機器生產的高效與強勢侵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新景觀。利用廢棄的泡沫材料和它已有的形狀,可以干擾妨礙我繼續自己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作畫習慣,隨時準備拋棄意圖與偏見,保持打開與開放,收聽突如其來且不知來自何方的聲音。

這同時也是一個思維快速反應的過程。大腦象驗鈔機,瞬間翻檢過無數圖像;同時也是一臺碎紙機,只接收到零星的碎片和涵義。于是在這些碎片間展開糾纏、擴展、重構世界的一系列實驗。對我來說,它們既不是抽象,也不是裝飾,只是我與物形的對話,與人類歷史活動中的人造形狀展開的對話,為的是傾聽那來自文明源頭但尚未被說出的聲音。

在這里,視覺建構打開了另一種體驗,F實世界中,意義的清晰往往遙不可及,甚至我們與自身都只能維持模棱兩可的聯系。消除表現與個性,不受喜好左右的不確定的視覺經驗,其本質雖然也是來源于非常個人化的經驗,它依然和社會總體狀況保持著必然的聯系。記得塔皮埃斯說過:“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找到了與社會真正的對話。”而這也是我為之奮斗的方向。

馬琦作品

馬琦作品

往哪飛 No2
170cmx170cm
布面油畫

2018

0

熱點資訊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06009411號-2 川公網安備 51041102000034號 常年法律顧問:何霞

本網站是公益性網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如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對該部分主張知識產權,請來電或致函告之,本網站將采取適當措施,否則,與之有關的知識產權糾紛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 移動端
  • App下載
  • 公眾號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