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南方來信 南方美術 南方文學 南方人物 南方評論 南方圖庫

南方人物

王曉漁:作為文學青年的王賡武

2021-03-09 09:46 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王曉漁 閱讀

王賡武。

王賡武。

現居新加坡的歷史學者王賡武先生在近鮐背之年撰寫了兩卷回憶錄,講述自己的求學與治學、安家與立業之途。

王賡武的母親和父親都生于江蘇,1920年代至南洋,其本人于1930年生于爪哇島的泗水,當時系荷屬(現屬印度尼西亞)。一歲時,家庭搬遷至英屬怡保(現屬馬來西亞),王賡武于此度過青少年時代,“學到的第一堂中國課:中國人有許多種”。雖然華人在怡保居多,但多來自中國南方的廣東或福建,國語主要出現在華文學校,日常生活多為客家話、廣東話、閩南話,父母無法聽懂這些方言。父親將王賡武送至英文小學,自己教習古文,后又將其送至華文學校學習現代中文。從孔融、司馬光、華盛頓、亞爾弗烈王的故事,王賡武“推測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共享一致的是非觀念”。他生長于多元文化之中,本身又敏于語言,在中英文之外學會了廣東話、客家話、檳城福建話等各種語言。

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怡保,學校被要求教習日文。父親讓王賡武離開學校,在家開設學堂教習古文。讀書之余,王賡武在街頭游蕩,因此熟悉了書本之外的市井生活,也開始自我發現的過程。多元文化和市井生活,這兩者皆在成長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忙于考試的學生們很難擁有獲得它們的契機。

抗戰結束后,王賡武隨父母短暫返回中國,就讀于中央大學外文系。與學界熟悉的歷史學家的形象不同,王賡武最初是文學青年,他在下卷《心安即是家》里回憶了這段生涯。相比學術生涯,我更喜歡這段對文學生涯的回顧。

在馬來亞大學文學院就讀時,王賡武嘗試詩歌創作,“把馬來和中文詞匯放在英語句子里面”,并“設法使用本土的方言和口音”。同時,他還試圖借用艾略特、奧登和狄倫·托馬斯的現代寫作技藝。王賡武閱讀了許多現代文藝作品,法國詩人波德萊爾、蘭波、瓦雷里、阿波利奈爾,美國詩人史蒂文斯、金斯堡與“垮掉的一代”等等,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的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自畫像》也讓他印象深刻。這份閱讀目錄,即使在今日,也能衡量出一名文學讀者是內行還是外行。一位著述《五代時期北方中國的權力結構》的學者,與上述這些名字聯系在一起,有些蒙太奇的效果。

關于東南亞的研究產生過多種影響深遠的理論:人類學家斯科特通過對馬來西亞農民微觀反抗(開小差、裝傻賣呆等)的研究撰寫了《弱者的武器》;人類學家格爾茲通過對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斗雞”的研究撰寫了《深層游戲:關于巴厘島斗雞的記述》,近年流行的“內卷”一詞也曾在他對印度尼西亞農業的研究中出現;政治學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對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等都有研究,他有著超常的語言學習能力。

王賡武承認,自己對文學理論沒有興趣,因此沒有從事文學研究。在中央大學時他曾聽過關于康德倫理學的課程,坦承“從來沒有聽懂授課內容”。但從回憶錄可以看出,王賡武對語言和文學有著超常的敏感和理解能力。如果他堅持寫作,是否會少一名歷史學家卻多一名文學家?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體》里探討了小說與民族國家的關系,青年王賡武也曾關注過文學與民族國家的關系,如果不是在理論上缺失興趣,或許會有更多的發現。

王曉漁

0

熱點資訊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06009411號-2 川公網安備 51041102000034號 常年法律顧問:何霞

本網站是公益性網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如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對該部分主張知識產權,請來電或致函告之,本網站將采取適當措施,否則,與之有關的知識產權糾紛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 移動端
  • App下載
  • 公眾號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