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南方來信 南方美術 南方文學 南方人物 南方評論 南方圖庫

南方人物

鄧翔:“第三代人”三十周年紀念及“歸園獎”記事

2022-01-30 08:38 來源:南方藝術 作者:鄧翔 閱讀

鄧翔

鄧翔,1963年4月出生于四川營山,1980年開始詩歌寫作,1983年7月與趙野、北望(何繼民)、唐亞平等大學生創辦詩歌刊物《第三代人》,成為“第三代”詩人的宣言和最早的詩歌文本。1985年,詩作收入由萬夏、楊黎和胡冬等人主編的《現代詩內部交流資料》“第三代人”專輯中。1988年與趙野、向以鮮、楊政等人編輯詩歌報紙《王朝》。曾翻譯普拉斯、博爾赫斯、昆德拉的詩歌和隨筆。1983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工廠工作,后進入高校就職,先后游學于哈佛、劍橋和慕尼黑大學,目前在四川大學任教。著有個人詩集《廢園的植物》。

第三代人

12月初接到趙野的電話,問到不到黃山開詩會,說是紀念“第三代人”三十周年,聽后,一口答應,“要去,要去!”。但成天忙于俗事,臨行前才想起找那本《第三代人》油印詩集,年代久遠,翻箱倒柜大半天才找到詩集,可紙已發黃、發脆,封面上還有被煙灰燒烤的痕跡,有我的簽名。不過,總算是一本完整的詩集。

12日中午見到從西遞匆匆趕回的詩人默默、李亞偉、趙野和周墻,他們一看見我手頭的原始油印詩稿,嘖嘖稱奇,又是拍照、又是輕輕撫摩。因為很久以來,詩歌江湖上只知道“第三代人”的稱謂和傳說,卻很少有人看見真正的詩集文本。很多人都在問,寫序的北望在哪兒。

但俗事弄人,我突然接到單位的電話,必須當天趕回成都,第二天清早到美領館辦簽證,只好和友人告別,答應辦完事情就回。當日,由于黃山沒有航班飛成都,只好繞道杭州,深夜返蓉。13日辦好事情后,當晚又與云南的李森和西藏的何中同機潛入周墻的“新安莊”。周墻笑稱,這一經歷可寫進“歸園”敘事記中。深夜剛安頓好,又被叫出去吃夜宵,在一個“丈母娘大排檔”里見到了詩人馬松、二毛(奇怪的是,在1984年初,我曾在南充師院的男生宿舍樓的學生活動室里,與馬松悠然地聊天,但我并不知道他在寫詩),然后看見海南的李少君,很多年只是聽弟青森說起他,然后在博客上發了紙條,還見到了萬夏(他不斷地在幾個包間里進進出出),食客之家——“天下鹽”的大哥黃珂。楊黎進來,我見過他幾次,他記不得了,他接著酒勁說我長得像歐陽江河(可他像誰?我心里在笑)。酒桌上,有野夫和亞偉在就煞是熱鬧,兩位是爭辯和妙論的絕頂高手。大家都在贊嘆馬松其人、其詩的怪異和絕妙,馬松的詩句大家都能背下來。午夜3點,酒席方散,微醉,回房間后就大睡。

第二天午飯桌上,一位操東北口音的兄弟講話很是好耍,后來方知是詩人郭力家,他贊嘆“歸園”莊主周墻是詩歌界的“孔繁森”,能孜孜不倦地將一個詩會連辦6屆,引來一幫天南地北的“牛鬼蛇神”們來此什么正事都不干,海吃、斗酒、斗地主。

中午,大巴將一幫人帶往西遞的“歸園”,路上,我才看見“新安莊”外的景色,山坡上的修竹,冬日之光下的慵懶的田野和遠山。車上,周墻的小兄弟小彭給大家發一套叢書簽名,叢書是萬夏出的,里面有回憶、詩歌集、照片等,還收有楊黎寫的所謂的“第三代人”的訪談記錄《燦爛》,完全是百科全書式的,但卻漏掉了重要的內容。我感覺很不爽,因為遺漏的剛剛是關于“第三代人”發起最為重要、最為真實的東西!在“歸園”時,我告訴萬夏,他出的那套書,遺漏了“第三代人”真實起源,包括當時發起者成都科大(1994年并入川大)的北望、鄧翔和;,西師的廖希等。萬夏意識到了,他叫我盡快把詩歌、回憶文章和照片發給他,他好收入這本《第三代人》叢書中。

忘卻心中不快的是“歸園”,園子是詩人周墻在據傳是賽金花的舊宅上翻修、改建的,園子很大,精美而雅致,每一株花草和石頭都有最好的安置,適合小憩、散步和寫作。下午陽光很好,大家就那兒三五成群地在草地上曬太陽、拍照、聊天,亞偉幾個,王琪博幾個各扎一堆,爭分奪秒地“斗地主”。然后,見到詩人李笠,一位修長、優雅、長發飄飄的詩人,像一個小孩放大版的導演張元,攝影家肖全(我們都是九十年代初鐘鳴家的?停。最遲來的是詩評家徐敬亞,他像一個剛從畫室里出來的畫家,匆匆趕來,他見到我手頭的《第三代人》詩集原稿也很是驚奇,看來這位“第三代人”的搖旗吶喊者并不清楚發生在1982和1983年的事情。

快5點時,大巴又把大家拉到另一位詩人的“豬欄客棧”,一個典型徽式院落,這個時候大家才一本正經地開始莽漢詩人(Rough Men)“李亞偉詩歌朗誦會”,少君主持,會上亞偉和一位聲音柔美的女士分別朗誦了他的組詩“河西走廊抒情”,然后,趙野、馬松、萬夏、李森等一席人相繼發言。我也說了幾句,大意是,與成熟的西方詩歌相比,現代漢語詩歌仍很稚嫩,還有巨大的空間拓展,而亞偉這首組詩表明,現代漢語的邊疆又向外擴張了一大塊,我還談到這首組詩的三個重要的特質:有力的反諷,冷靜客觀的語調和實體的具象穿越。李笠后來告訴我,講得很好。而我看來,那天下午發言精彩的是郭力家、70后詩人胡赳赳和一位80后詩人。我對力家一語破的氣概折服。

晚上,大家又在“豬欄客棧”里品嘗“殺豬飯”,酒和菜都很好,加上主人的周到很是溫暖。飯后,大家又走路到另一個客棧,借助酒精和星光在鄉間的道路上散步很有意思。然后,我們到了一個像過去農村大隊隊部的大房間里入座,房子的柱廊上刷滿了六七十年代的標語,大家圍坐在一起,觀看本次活動的高潮——“第三代人”三十周年及“歸園獎”頒獎晚會。晚會是由南北兩大鐵嘴野夫和郭力家對陣,再加上“長得像花瓶一樣”但里面沒有“花”(野夫語)的女主持,會場上笑聲不斷。盡管幽默搞笑,但發獎卻正兒八經,無可挑剔。評獎委員會的評委是趙野、默默、周墻、李亞偉,亞偉是主席。“歸園”主要獎項如下:

杰出人物獎,黃珂;美食獎,二毛、小寬;攝影獎,肖全;導演獎,張元;陶藝獎,甘道甫;紀錄片獎,徐星;民謠獎,盧中強;傳媒獎,陳朝華;批評獎,李少君;批評獎,朱朱;散文獎,野夫;翻譯獎,李笠;藝術獎,邱志杰;小說獎,馬原;詩歌獎,馬松。

默默、趙野寫的頒獎詞準確,不落俗套。只是意外的是,點我的名,由我給詩人朱朱頒獎,盡管讀過朱朱的詩,但卻未讀過其詩歌批評,一時語塞,真想馬上借一下野夫的嘴,那時,借力家的不行了,因為他的酒已醒。

后來,少君建議讀一下《第三代人》詩集上的詩歌,尤其是序言,《盲山》、《盲井》的導演李楊讀了我當時的詩歌《講個故事吧!》和北望的“第三代人”代序,也算回到這次黃山詩會的主題。趙野和海波還分別朗誦了趙野的詩歌《歸園》,這也是顧彬翻譯的德語詩集的名字。

晚會歡騰到半夜,大家在郭力家的指揮下高唱了《國際歌》。我們又按原來鄉間小道,步行回到“豬欄客棧”。是夜,田野樹影惺忪,天上星漢璀璨。路上,一陣悲涼掠過全身,想到三十年的消逝,還想到當夜少了兩個人,一個是北望,另一個是遠在倫敦的胡冬。

給詩人朱朱頒發“詩歌評論獎”,后站著的是野夫,坐著的是郭力家 
給詩人朱朱頒發“詩歌評論獎”,后站著的是野夫,坐著的是郭力家

 《盲井》導演李楊在朗誦鄧翔的詩歌《講個故事吧!》和北望的《第三代人》序

《盲井》導演李楊在朗誦鄧翔的詩歌《講個故事吧!》和北望的《第三代人》序

0

熱點資訊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06009411號-2 川公網安備 51041102000034號 常年法律顧問:何霞

本網站是公益性網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如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對該部分主張知識產權,請來電或致函告之,本網站將采取適當措施,否則,與之有關的知識產權糾紛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 移動端
  • App下載
  • 公眾號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