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豐漫畫,魏克作
黑豐,詩人,后現代作家。主要著作:詩集《空孕》《灰燼之上》《貓的兩個夜晚》《時間深軋》,實驗小說集《蝴蝶是這個下午的一半》《人在羋地》、隨筆集《一切的底部》《存在-閃爍》等,作品被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羅馬尼亞語等多種文字。2016年6月獲羅馬尼亞第20屆阿爾杰什國際詩歌節“特別榮譽獎”, 2019年5月獲羅馬尼亞雅西第6屆國際詩歌節 “歷史首都詩人獎”。2021年11月15日應邀參加南美厄瓜多爾第十四屆亞基爾國際詩歌節。曾擔任中國第四屆青年華語作家獎、北京白雀獎、太陽詩歌節、成都市“杜甫詩歌創作獎”等重要獎項的評委和終審評委。
現為《北京文學》月刊社資深編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與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長江大學客座教授。
黑豐答《新詩路》詩社
記者:啞君
編輯:小冉
《新詩路》:您的詩歌簡歷?含本名、常用筆名、出生年月、文化程度、籍貫與現居地、詩齡、代表作、主要成就及詩歌經歷等,可詳敘。
黑豐:原名:丁世靈,曾用名:丁世林,1968.2生于湖北公安縣。本科學歷,F居北京。
<1.主要策劃(出版)
“當代漢語言前沿文本”《湍流》(先鋒·獨立·現場 )(第1卷)—主編:野梵 黑豐 ,2011.12,花城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當代漢語言前沿文本”《湍流》(先鋒·獨立·現場 )(第2卷)—主編:野梵 黑豐,2012.12,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中國當然名家小說系列”——主編:黑豐;策劃:李陽(中國工人社副總編),2012.5,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海外華僑中短篇小說叢書”——主編:黑豐,待出版 。
“詩人隨筆叢書”(耿占春、唐曉渡、高興、黃梵、黑豐、雪迪、沈葦)—主編:黑豐;擬交上海某出版社出版。
“先鋒記憶·口袋文叢”五輯(第輯5人)—主編:黑豐;擬交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主要著述
《空孕》(詩集), 1992.7,湖北黃石市群藝館編輯出版。
《灰燼之上》(詩集) 2017.9,北岳文藝出版社“天星詩庫”。
《貓的兩個夜晚》(詩集) 2017.12,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一切的底部》(思想隨筆集),交北岳文藝出版社“北岳好書風”,2021年3月出版。
《蝴蝶是這個下午的一半》(實驗小說集),交中國文史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存在-閃煉》(思想隨筆小輯),2019. 5,《收獲》走走主編“谷臻小簡”電子叢書。
《一切的峰巔》(思想隨筆集)交上海某出版社(擬出)。
《人在羋地》(袖珍版)廣西某出版社 (擬出)
<3.國內活動
2009.11,應邀赴中國人民大學參加了王家新和顧彬主持的第二屆“世界漢學大會——中國文學與當代漢學的互動圓桌會議”
2011.6,應邀赴寧夏固原參加“輕叩大地之門——著名詩人、評論家走進西海固”大型詩會,由《詩探索》、中國新詩會所、固原市作協、《草根詩歌》主辦。與會者:謝冕、洪子誠、吳思敬、劉福春、黑豐、王明韻、王夫剛等七人。訪談《刻在骨頭上的文字》發2011年6月25日《寧夏廣播電視報》副刊
2013.7.10,應邀赴首都師范大學(紫玉飯店)參加“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宋曉杰詩歌創作研究會”,由《詩探索》和《詩刊》社聯合舉辦。
2013.10.24,應邀參加《世界文學》創刊60周年紀念會——上午,中國社科院第一學術廳;下午,“文學翻譯與文化建設”研究會(社科院11層小會議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主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九久讀書人俱樂部、南京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譯林出版社協辦。
2014.9.21,應《山西文學》和山西省文學院邀請,赴山西晉城高平市作《大視野下的本土寫作》發言,參會者:山西骨干作家和高平市當地作家。
2015.6.25,應云南《大家》雜志社邀請,赴云南省蒙自市,地點:天源大酒店五樓會議室。參與主題分別為“80后寫作者處境與出路、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樣的好故事、中國小說的傳承與創新、當下寫作的困境和突圍、后先鋒時代的先鋒寫作、小說會死嗎……”研討會。黑豐作了《穿越時代和故事的邏各斯……》發言。主辦:《大家》雜志社,云南紅河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協辦:中國現代文學館 紅河學院云南邊疆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2016.3.27,應《散文選刊》邀請,地點:北京鴻翔酒店。給《散文選刊》第1期“作家班”學員,作《把世界流逝的每一分鐘變成你自己》發言。
2018.3-6,應北京詩詞創作協會邀請,分別對3月份“白雀獎”《在人間》征文,6月份“白雀獎”《走進谷雨》征文,兩期的初選現代詩稿,作了終審評定,同時按要求對一二三等獎獲獎詩作,一一評點。
2018.4.13-15,應山西省文學院邀請,赴山西晉城高平市寺莊鎮—梨花小鎮,參與“山西作家走基層(高平)采風研討講座系列文學活動”, 并作《趨向救贖之途》的重要發言。
2018.7.18,應黑龍江省蕭紅文學院邀請,赴黑龍江省寶清縣,給“雙鴨山市四縣骨干作家培訓班”作文學發言 《把世界流逝的每一分鐘變成您自己》(根據《散文選刊》“作家班”的講話重訂)
2018.7.27-30,應《長江》叢刊邀請,于江城武漢,作《當下湖北詩群的創作向度:地域性與現代性》研討。嘉賓:黑豐、張遠倫、夏宏、榮光啟。主持:夜魚。
2018.8.31,應山東省《日照日報》社邀請,與中國當代詩人耿占春、商震、藍野,小說家趙德發等一道,參加了首屆“中國太陽詩節” 詩歌獎的終評,以及與當地詩人和讀者見面會,并簽售個人詩集《貓的兩個夜》(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2018.10.21,應四川省《成都商報》邀請,與中國當代詩人藍野、黎陽一道,參與了首屆全球“杜甫詩歌獎”當代原創詩歌大賽的終審評選。此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文聯主辦,市互聯網文化協會、《成都商報》社承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協辦。
2018.12.5,應浙江省諸暨市作協邀請,參與“諸暨市2018小說作品”改稿會,面對面地對當地作家作品進行剖析和評點。
2018.12.23,應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邀請,參與第三屆鄂爾多斯詩歌“那達慕獎”終評,同時在“鄂爾多斯詩歌現狀及發展方向”論壇,作了《從“恒溫層”至人的“可變白金”》發言,地點:鄂爾多斯市圖書館七樓專家研究室。
2018.12.28,應四川省《青年作家》雜志社邀請,參與了中國第四屆“華語青年作家獎”提名作品評選。
2019.6.29,應山東省《日照日報》社邀請,與中國當代詩人耿占春、王家新、藍野,小說家趙德發等一道,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太陽詩節” 詩歌獎的終評,同時,與詩人王家新一道赴莒縣,拜謁了《文心雕龍》作者、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故居。
2019.7.6,應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大學文學院邀請,赴湖北潛江市,參與“‘穿過平原的河流:詩歌與地理’ 暨 ‘潛江詩群’”研討會,對詩友們發言中的關鍵詞:“地域性”、“ 民族性”、“自律性”、“國風”等作了批評性的發言。踏訪了楚地“章魚臺”古建筑遺址和濕地返灣湖。同時創作組詩《漫步返灣湖》。
2019年8月21日,中國順義區新國展中心,羅馬尼亞主賓國,中國詩人:吉狄馬加、高興、黑豐;羅馬尼亞詩人:馬留斯·斯多伊切斯庫、科爾內流·安托紐、尤金紐·尼斯多爾、科爾內流·澤亞娜等,進行了友好的文藝對話。翻譯:蘇燕女士。
<4.國際活動:
2016年7月13日-19日,應邀參加了羅馬尼亞第20屆“阿爾杰什國際詩歌節”,并獲 “特別榮譽獎”。 詩作《貓的兩個夜晚打開很緩慢》《獵歸來》等分別譯成英語、羅馬尼亞語收入《多語種詩歌20-阿爾杰什詩歌之夜國際聯歡節作品集》(1-2卷),東西方國際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兩首詩作手稿,收入 “詩歌小型博物圖書館”,以供長期展出。
2018年6月8日-22日,赴法國巴黎,與法國蘭出版負責人胥弋先生簽署詩集《一切的峰巔》等書稿的翻譯出版合同,并赴南歐北歐,俄羅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進行文化文學踏訪。
2019年5月12日-19日,應邀參加了羅馬尼亞“雅西第6屆國際詩歌節”。詩歌節在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歷史名城、羅馬尼亞文化搖籃、羅國古代首都雅西(IASI)舉行。中國詩人王家新、黑豐榮獲“羅馬尼亞歷史首都詩人”獎。該獎以羅馬尼亞文學大師瓦西里·亞歷山德里冠名,獎勵各國在詩歌創作和詩學研究上貢獻突出的詩人。
應詩歌節組委會安排,中國詩人王家新、黑豐在雅西公園、雅西大學、美術館、圖書館、菜林中學、雅西書市等處作自由朗誦和演講,然后又赴雅西北部“古人類文化遺址館”實地考察和即興朗誦。王家新朗誦的詩是《尤金,雪》《冬天的詩》《和兒子一起喝酒》(由于“人大”課程緊張,15日提前回國),黑豐朗誦的詩是《忽然》《神性之維》《拉上被子,不要開》《永夜溜達》《我還在想棺木里的那個人》,演講稿是《一切的峰巔》(詩學隨筆)。
除參加詩歌節活動外,中國詩人王家新、黑豐還受到布加勒斯特筆會主席、詩人、作家瑪格達(Magda Carneci)女士的熱情接待,在布加勒斯特參觀了羅馬尼亞國家文學館。
雅西詩歌節期間,受國際名刊《文學對話》和《詩歌》季刊兩刊主編卡西安先生邀請至編輯部做客和訪問。
<5.寫作與發表(簡況):
正式寫作現代白話詩,1985年夏天。正式第一次發表,1985年《荊州報》“荊江”副刊。正式在大刊發表,1996年《天涯》第3期,發表散文《父親》。然后是《天涯》《世界文學》《大家》《長江文藝》《詩歌月刊》《詩潮》《山花》《廣州文藝》《作品》等全國幾十家刊物。這個,不想多說。
《新詩路》:您認為民間詩歌社團及民間詩刊(含微刊)與官方詩歌組織及官方詩歌媒體(含紙媒)有哪些區別?
黑豐:從性質上來看,應該是有“婆婆”有“審查”與無“婆婆”無“審查”的區別。但從中國實際現狀來看,民刊與官刊、民間詩歌團體與官方詩歌團體,都有“婆婆”,不但管“孫子”,連“外孫子”“外外孫子”“婆婆”都管。中國的“婆婆”管的事很多,中國的“婆婆”也多。“婆婆”幾乎無所不管,無處不在。
什么叫無“婆婆”。“即沒人管,沒有一個什么‘審查局’,或一個什么‘新聞出版總局’,沒有這‘局’那‘局’的。”[1]
民刊“即:非官方、非組織、非機關和機構、非宏大意識形態,甚至非民族、非民粹、非種族、非國家。民刊就是民刊。民刊必須體現個人性、民間性、平民性、平等性。始終在野。前提是,因為某個國度太偉大,始終有一個無所不在的官方、有一個無所不在的媒體、有一個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有一個無所不在的政治“正確”導向,有一個無所不在的審查機構,所以你民刊必須始終在野,必須始終偏離“中心”,必須始終處于邊緣性。”[2]
民刊的核心是自由。
“自由是一切的基礎。尤其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然后是平等、民主。
一句話,民刊首先必須是人的,是給‘人’辦的,辦給‘人’看的,而不是‘奴才’辦的,辦給‘奴才’看的;它不是一種宣傳、不是一種灌輸、不是一種奴化的;它不是去主導市場、不是去主導‘民’意。它就是一種自由的在體,它就是一種獨立的存在。它可以是一個人的精神‘王國’,一個人的‘江山’,隨你怎么辦,隨你怎么說,隨你說什么?你可以批評政府,可以批評政黨,可以批評世風。無論你的動機,你的立場,你的思想是什么?首先你存在,你活著,你自由,就體現了一種文化價值,這種價值就是對人的尊嚴和人的權力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沒有人打壓你、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上綱上線、不因言獲罪、不制造‘文字獄’,不取締你、消滅你、銷毀你。但你也不能隨意攻擊人,不能隨意傷害人。寫作要真實要理性要客觀,必須體現一種人道和人文性,必須體現人的個性和個體的差異性。必須把追求真實追求真相追求真理追求信仰作為方向,不只從表面體現,而是內外一致體現。”[3]
《新詩路》:據我所知,很多詩人在成名之前,都是民間詩歌社團組織的重要參與者或創辦者,但在成名之后卻不再關注甚至疏遠民間詩歌社團組織了,您能談談一般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嗎?若您曾參與或創辦過民刊,可詳敘。
黑豐:原因:<1.認識問題。首先,沒有認識到民刊是一切刊物的源初,是一切刊物之母;沒有認識到民刊不僅“是中國刊物的方向,是中國文化文學的活水源頭”,[4],也是世界所有刊物的方向,是世界的主流。世界刊物的天下也即民刊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