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蒙,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出生。著有詩集《故國》《世界突然安靜》《無盡藏》等五部,作品入選多種選本,部分作品在國外發表。大型公益性網站《南方藝術》創始人,F居四川(詩人宋曉達攝影)。
當夕陽有了離別的意思
重現
深夜我陪椅子一起看書。那看過的書
一一坐過我坐過的椅子。
子夜里的寂靜是最好的陪伴,
整個房間似乎布置好了,
窗外不是很清晰,幾盞燈在遠處閃爍,
看不清路。房間的燈光柔弱
書頁不時被微風輕輕卷起,
墻上有了些投影。想起小時候的煤油燈
也是這樣忽閃忽閃的。
那時屋后的大山在春天能帶來滿坡的地瓜
紅紅的,甜甜的,
瓜藤纏繞在淺薄的地皮上。
冬天里,一眼望去,滿眼蒼涼。
上面的竹林,也一直各自生長。
寒夜里,我在峽谷的二十層樓
讀書,閱讀,與燈光為伴。
這樣子,能讓內心的驚雷平靜下來,
這樣子,仿佛能讓那些我得罪的人
重新出現,重新出現在各自的啤酒瓶里
夢見大海,獨自燃燒。
2022.3.9
板凳
我們推杯換盞的青春一直持續到深夜,
一直持續。
我臨近了懸崖和深淵。
我看清了中年的峽谷,
不是一般的梯子就能直達書柜的
最上層。
我所理解的青春和激情
將是板凳的狂歡。
我一個個坐遍所有的板凳。
昏暗的路燈撒下微弱的光,
旁邊的倒影稀疏地
晃動,風沒有吹走的意思。
我們相互依偎,每一天都
是同一天。每一天都有翻江倒海的
情緒和波瀾。
這是板凳的周邊和鄰國
這是板凳支持下的酒局。
請慢慢開進這熱情與冷漠的邊界,
慢慢融化出身體的每一朵
雪花和冰山來客。
2022.3.23
大度
水也有自己的溫度,
它奔跑的樣子樸實無華,
它靜止的樣子也樸實無華。
在大海,與魚群成為伴侶,
在鄉間小河,與潺潺水聲
成為映襯。
當然,金沙江的水
與雅礱江的水,肯定是不一樣的,
而且性格各異。
但是它們卻能匯流成河,
相聚在一起,
從沒有過不和諧。
水的顏色和氣味混合了統計學
的物理性
也有統一的顫抖和節奏,
水無疑是有尊嚴的。
請尊敬每一滴水,水滴鎮定的
模樣,令人動容。
我感謝水滴的大度和從容,
我安靜地享受每一種成就
和侮辱。
2022.8.8
視角
寬闊的河面沒能擋住童年的視角,
那輕柔的波瀾
往往能推動龐大的游輪,
絕不顛簸的水路
沒有一滴水能為它生氣。
州河以自己的力量從上游來到了下游,
我也經歷了它的半個人生,
它的悲歌既壯烈也平靜。
多年后,我走過的長江和嘉陵江
都在朝它呼喚,
一直呼喚。我想在它身邊
睡上一晚,聽聽水聲,
聽聽轉角處浪花翻卷的輕微聲響。
我經歷了無數的態度
和生命哲學。
只有它能教會我沉靜、沉積和
冒險的精神。
只有這種精神和性格,
才能立足更大的河面,
才能修筑更大的橋梁
承受住來自各個方面的擊打
和卑微的存在,像一滴水
修飾不了自己,但能詰問
執拗的靈魂。
2022.8.12
輕傷
當夕陽有了離別的意思,
你還站在那段光輝歲月里,與州河
形成一個參照系。
你是星空下堅硬而又脆弱的
粼粼波光,
也是石頭上清澈透明的苔蘚。
月光里
你成為最讓人頭疼的
點點清輝,投遞到墻上
變為輕傷和舊仇。
你為某種人物的付出,已成為
教材和經典。
叮咚的泉水和移動的群山
都被封固在丘陵的陣雨中,仿佛
人間被蒸發。
而山的移動也帶動了
褐色鳥群,
它們顯然將州河設置為另一種
鏡面。
靜默的時候到了,
請移步月色的柵欄,
讓更青蔥的水聲,伴著河水入眠。
2022.8.22
創作談
現在想來,詩歌是一種醒來的工作。寫作就是不斷地勞動,仿佛修筑自己的戰略工事。從達縣到重慶,再到攀枝花,寫詩作為一種業余工作,陪伴我幾十年了。
我喜歡故鄉濕潤的天氣。特別是春天,草木復蘇,萬物爭輝,田埂上的折耳根散發出濃濃的清香。夏天,可以在堰塘里游泳,田邊的絲瓜苦瓜南瓜瘋長。傍晚,躺在草地上,仰望夜空中的星星,閃爍不停,藍天藍得透明。
我的背后好像就是一張大書桌,可以用毛筆寫下兩個大字,名叫人生。
那時,在諾大的中國,還放不下我的那張書桌。
童年雖然時常饑寒交迫,吃不上肉,也吃不上白米飯。但在書的周圍,我可以忘記身邊的蚊蟲叮咬,投入的太深。
我的人生之路從詩歌開始。
人生一晃就過去了一半。
二十四年了。我基本沒有離開過攀枝花。雖然游離了不少地方,但我不會移居攀枝花了。
攀枝花屬于亞熱帶,比較干燥,陽光充足,夏季氣溫到達40℃甚至更高,全年三四個月持續高溫。這是你無法掙扎的現實。這樣的城市,讓人脾氣暴躁,無法修身養性。
攀枝花更是一座山城,兩條江從城里穿越而去。一是金沙江,另一條叫雅礱江。兩江交匯處,幾座鐵橋威嚴聳立,仿佛邊防戰士。
這里可以說完全不生產詩意。這里是礦石、廢鐵、高聳的煙囪、各地方言、各種民族的薈萃之地。這也造就了攀枝花包容的性格和民俗。
另一方面,攀枝花以芒果、石榴、鹽邊米線、鹽邊菜聞名于世,也以出賣陽光為己任。
因此,我賴以為生的這片尖銳的土地,教會了我尖銳的性格;同時又以水果和江水滋潤我狂躁的性格和脾氣,得到某種修正。在詩歌里,我能聽到自己的呼吸和起伏的群山、峽谷的低洼、轉角的斜坡,與我自己的心靈彼此呼應。
我見證了一個青年到中年的過程,寫作,作為主要的過程,我由衷地表示感謝。
2022.7.22
原載《草堂》2022年第10期
往事
洶涌
將就著靠近,州河擁有夕陽下籠罩的秘方,
我們在鵝卵石上歡快地摔打童年
和夏天的炙烤。
下去,下水去,游泳有著至高的命令。
一望無垠的河面再寬也能夠游過去。
水,格外的柔軟,
當然,也格外的洶涌。
故鄉的各項指標,仿佛網兜一樣勒進
手指,宛若炊煙、鄉間小路、菠菜
或者苦瓜。冬天的冷,紅腫的雙手,
操場上的課間操,寬寬窄窄的廁所的異味
一直延伸,延伸出村莊
泥濘的上坡路。
泥濘里的漩渦,綿綢般濕潤,揉搓著腳掌。
那漫山的莊稼和蔬菜,
運輸來了細雪,也包容了酷暑。
一條河,隔開了輪回,和彼此,
既讓我認識了烏云,也認識了一個
晃著頭走路的吳姓老人。
他搖頭晃腦的習慣從文革一直堅持到
我離開學校,堅持到死。
2022.3.2
墻壁
春風退回到了河堤。對岸十萬大軍
壓境。虛張聲勢。
只有一位少女,迎著亮光奔跑,
她的身影與渾濁的泥土融入一體,
墊高了河流兩岸肅穆的田埂。
我也在整理自己的身體,
將燃燒的熱情交付給天邊的閃電,
那是我胸中噴薄而出的閃電。
我要把所有的親友從虛構的房子里趕出,
去迎接對岸的敵人。
虛情假意的風箏使勁地閃爍,停頓,
不理睬風的去向。
那無聊的人生立即接受了投降。
只有你
在費勁地辨認導航里的位置,
它會給你怎樣的通道。怎樣的墻壁。
2022.3.4
往事
我不能長久地眺望窗外的藍天白云,
不是我閑得慌,
也不是我有很多時間,
主要是我的視力有限,
就像很多話無法用語言去表達。
我局限的地方就是你起身的地方。
那些年,校園里槐樹開滿了花,
鳥兒自在地飛過操場和后山。
你跑步的樣子,走路的樣子,
非常美。就像鳥語花香春天的校園。
那些梯子,還記得你。
那些通往過去和未來的路,
還記得你。蒲家鎮那些配置
從沒有間斷,一樣簡單
和重復。而你將在新與舊中間任意輪換。
如同深夜我一個人回家,
摁亮孤獨的臺燈。如同一個人的酒
永遠都喝不完。這些舊事瑣事
讓我們隔離了青春,
隔離了人世間最為樸素的窗臺。
2022.3.16
西廂記或曰鶯鶯傳
——獻給崔鶯鶯與元稹
我允許你的城池被落葉覆蓋
住每一個路口,
允許你們抱頭取暖,
相互鼓勵。
我攻城拔寨洗劫千里煙波
萬里瓦礫
只是為了你山寨中
三畝桃花。
為了它盛開
你歡迎晨曦也親吻晚霞。
這些苦和累,我都理解
并表示慚愧。
我坐過你所有的
板凳,我得到的溫暖
也抵不過你在火塘前一個淡淡的
笑不露齒的低頭微笑。
那樣的火塘那樣的荒郊野嶺
我們彼此從沒有扯上關系的命運,
此時,就像星星與月亮
互相映襯,就像窗外的寒風
彼此推搡又彼此擁抱。
山外,依稀有一些星光從
云朵里鉆了出來。
此時,空山月靜,樹影婆娑,
三兩聲鳥鳴從幾公里傳來
仿佛神廟里不朽的樂音。
2022.3.21
蒼山
蒼山的美不是我能言及的,
正如洱海的自卑。
坐在雙廊的清風明月里,
如同坐在祠堂祖宗的牌位中。
當然,蒼山也有自己的自卑
和雄偉。風所到之處
遍地松濤定能送給你寂寞
與無端的平靜。
洱海的寬度也是一種寬容。
我帶著一身的俗氣從四川
翻山越嶺而來,
它卻諒解了我夜晚的暴躁與輕微鼻息。
我也見過其他高山和峽谷,
其他河流和母親。但是要我在書房里
安身立命的恰恰是那兩聲蒼山的雷聲,
兩道來自洱海的閃電。我如臨大敵。
2022.3.24
移動
我坐過的地方,也會被移動過來的
樹蔭遮擋。桌上的茶杯
被風吹涼,杯沿依然冒著氣
表示天氣還寒冷。
另外一桌完全暴露在陽光下,
整個遮陽傘立在空中,形同虛設。
下午的時光也被移動了過來。
傳言那是最溫暖的寒冬。
池子里的水從沒有溢出,邊上的草
也枯萎了,從鄰桌照射過來的陽光
一樣蓋住了桌子上的紙牌
和過于孤立的茶水。
從我這邊的視角看過去,
每一縷陽光的移動都沒有造成
視線的迷茫。我能坐在陽光里
也能被樹蔭、背后的樓房
遮蔽。我也可以移動一下椅子
再次把自己充分暴露在冬日的陽光里。
每當移動的光線從眼前安全撤離,
我接受每一種認定,接受下午的完整距離。
2022.3.30
原載《華西都市報》202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