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蝶像(攝影 / 張照堂)
藍蝴蝶
一一擬童詩: 再貽鹙子
周夢蝶
我是一只小蝴蝶
我不威武, 甚至也不絢麗
我敢于向天下所有的
以平等待我的眼睛說:
我是一只小蝴蝶
我是一只小蝴蝶
世界老時
我最后老
世界小時
我最先小
而當世界沇默的時候
世界睡覺的時候
我不睡覺
為了明天
明天的感動和美
我不睡覺
你問為什么我的翅膀是藍色的
啊! 我愛天空
我一直響往有一天
我能成為天空,
我能成為天空么?
掃了一下不禁風的翅膀
我自問。
能! 當然一一當然你能
只要你想, 你就能!
我自答:
本來, 天空就是你想出來的
你, 也是你想出來的
藍也是
飛也是
于是才一轉眼
你己真的成為, 成為
你一直響往成為的了一一
當一陣香風過處
當響往愈仰愈長
而明天愈臨愈近
而長到近到不能更長更近時
萬方共一呼:
你的翅膀不見了
你的翅膀不見了
雖然藍之外還有藍
飛之外還有飛
雖然你還是你
一只小蝴蝶, 一只
不藍于藍甚至不出于藍的
(刊藍星詩刊九號(1986年10月5日)及聯合報副刊(1986年11月14日)
(收存于民國七十五年年度詩選)
向明讀后
周夢蝶在「藍星詩刊」(九歌版, 由向明執編) 第六號上發表了一首為「水芹菜劇場」表演寫的童詩, 題為<紅蜻蜓>, 演出后, 周公自己也覺得那首童詩「歌詩俱不似」, 仍然是一首只有成人才能體會的作品. 他曾問計于我, 因我當時乃詩刊主編, 凡藍星老同仁每期必定按期交稿, 絕不能缺. 我乃對他說, 這恐怕仍是語言問題, 即使是成人寫的童詩, 仍應以兒童能聽得懂的淺白口語為之, 如語言過于凝煉濃縮, 再加以一些古典的意象, 孩子們是難以進入的. 所以他在藍星第九號乃寫下了這首<藍蝴蝶>, 才算在語言上勉強向童詩走近了一步, 他稱之為「擬童詩」即是此意。
藍星同仁吳宏一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曾說, 周夢蝶雖常常心向托缽, 但當展翅欲飛之際, 卻又忍不住回首不得不面向紅塵, 理想與情感的對立, 镕鑄成詩人詩風格上獨有的「禪意」與「哲思」,即使這首著意要以兒童為對象所寫的童詩, 也仍不能免, 我們看詩中的「世界老時, 我最后老. 世界小時, 我最后小」, 以及「天空就是你想出來的, 你, 也是你想出來的」等等牽扯難解的近似偈語樣的句子, 即使我們這些老大不小的成人, 恐怕也只可意會難以解釋得清楚的. 就可知成人且信佛的周夢蝶也真正童心不起來, 他之所以謙稱為「擬童詩」, 正表示他自知熬不過無情的歲月. 心情實不能返老還童。
按現在新出版的「夢蝶草」詩集中, <藍蝴蝶>一詩增有「之二」部份, 加寫了廿一行詩. 想是后來周公再加工寫的, 未敢再置喙半句。
冬之暝
一一書莫內風景卡后謝答趟喬
周夢蝶
雪有溫度的
屋子也有
樹, 草與路
也有
你說, 這房子
是高高低低的
寬寬的肩膀
厚厚的胸膛
砌的
這屋后的樹叢
這叢樹的枝椏
孿生兄弟的手臂似的
伸展著
低過來
向這邊
裊裊有晚炊生起的這邊
為近近遠遠的天涯而綠
草心
細而委曲
如髪
隠隠約約有些情怯起來
一一近了
路的腳步輕輕
目極處
本來無限低平的天
隨其無限低平的了
(198/7/5藍星詩刊十五期, 收存于七十六年年度詩選)
向明讀后
法國二十世紀印象主義畫家莫內(Oscar Claude Monet 1840-1926) 初習畫時受他老師尤登?布丹的影響, 畫作始終迷情于自然的「光」「色」「影」「變」四大特色, 憑借一己的視覺直感, 全部將之調和顕現, 形成他自己獨特的印象派畫風。周公從友人處獲贈一張由莫內畫制作的風景卡, 甚為欣賞. 曾有人言「畫是一首無言的詩」, 作為一個多感詩人的周公, 遂把此畫對他的啟示和感受用詩的語言說了出來, 形成另一畫與詩交感的特色。
這是一幅描繪冬日黃昏昏暗情景的畫, 周公喻之為「冬之瞑」, 暝即昏暗之意。這景象對敏感的詩人而言應是孤寒的, 但詩人卻說「雪是有溫度」, 照常理言, 雪即代表冷, 己經是極低溫. 但詩人卻仍看出雪的生命活力的躍動, 也即是雪仍有體溫, 不但雪有, 整個畫面中的屋、樹、草、路全都有. 然后筆的鏡頭從近往遠推, 推到他所見的屋子的砌成, 他看到的樹叢如孿生兄弟手膂似的伸展, 細而委曲如發的野草, 以及路, 以及無限低平的遠天, , 詩人是這樣的走入, , 這全部冬日昏暗的景色, 在詩人感性的筆下, 就有如一部彩色動畫一樣的生動新鮮, 畫中全是有體溫的活體. 彷佛走進了詩人自己熟悉的那個清明世界, 且有點情怯的感觸。
詩是寫景的, 卻也是在傾道自己的心境。景只是一種素材, 一種「象」的藉用, 「意」的表達;詩是靠這種情景交溶而生動的。
竹枕
周夢蝶
隱隱中有我
從我眸中
越過你
飛向天外天的天末
冷冷然!若一往更不復往,
只將睡箋留在這里。
一步一漣漪:時光倒退著走向去年
去年夏天的某一個傍晚一一
是誰?帶領我的眸子
我的眸子帶領我的腳步
我的腳步帶領我
走向你:空心而直節
多生多劫前, 冷暖過的另一回自己
不可待不可追不可禱甚至不可遇:
何來的水與月!
千水中的一水
千月中的一月
或然之必然, 偶然之當然
不相知而相照:居然在掌上, 在眉邊
從來不曾一而二二而三三四
無量無邊的飛過:
而飛至今日始!
再拜竹枕你
再拜松田圣子你, 知否?
是你使我不修而脫胎換骨的!
橫身己百千萬偈
歇即菩提. 誰道枯木不解說法?
附周公自撰的跋: 「客歲四月某日, 偶于淡水「石餅」藝坊, 以七折持價490元購得一竹枕, 長尺半, 闊六寸許, 兩端微翹如船, 四角各鐫有蝴蝶圖案, 據坊主人稱: 此枕乃寄售, 其制作者為一日婦, 與影歌雙棲女星松田圣子同名. 余自得此枕, 耳存目想, 朝釣天而夕華胥, 自謂蒙莊化蝶之楽不為過l南師懷瑾夫子有句云: 「花竹幽窗午夢長, 此中與世暫相忘; 華山處士何須見, 不覓仙方覓睡方. 」字字清切, 幾疑為我詠也. 八十一年壬申孟夏于淡水外竿寓樓!
(1992年七月刊藍星詩刊32期, 九月一日刊「聯合副刊」)
向明讀后
讀周公的詩多只能從他實境中去省悟揣摩他虛懷的心路歷程。多是他對「不可得,不可追, 不可禱, 甚至不可遇」的無奈無緣無命理的生生世世, 作「耳存目想」的虛幻追求, 所謂「不覓仙方覓異方」, 正是他莫可如何的命途歷練. 周公抗戰末期剛進入青年時即投身軍旅, 這些后來被稱為老兵的他們一生都是在「不可得, 不可追, 不可禱', 甚至不可遇」的命運安排下挨過日子原不止于周夢蝶一人。我一直把我們這些所謂老兵, 看成是一些永遠長不大的侏儒, 他們和任何成長中的人一樣同樣有欲望, 同樣希望擁有一些財富, 夢想成家立業, 有子孫繞膝, 但這些都是侏儒們的永生奢想, 永遠也遙不可及。
從偶獲的一方古典「竹枕」, 又巧知竹枕的制作人為與當今最紅的日本影歌雙棲藝人松田圣子同名的日本女子, 這一切的巧合, 遂勾起這一位「本來無一物」的老兵周公, 作莊周夢蝶般的懸虛夢幻了, 也難怪他會從現實的自己的眸中飛向天外天的天末, 耳存目想, 朝釣天而夕華胥, 盼能不修而作脫胎換骨的再度橫身。然而這一切對他而言無非仍是一種殘忍的試煉,乃大智與諸惑的拔河,徒增無邊痛苦。周公何嘗不自知, 早在他為摯友陳庭詩版畫第84號題詩<為全壘打喝彩>即曾表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