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南方來信 南方美術 南方文學 南方人物 南方評論 南方圖庫

南方文學

地方性寫作中的超越性 | 胡中華新詩集《雪落土墻村》出版

2022-12-12 09:02 來源:南方藝術 作者:蔣登科 等 閱讀

胡中華

胡中華,合川人!夺烎~城》主編,《文旅合川》執行主編,《重慶詩刊》聯席主編。作品刊發于《詩刊》《星星》《紅巖》《詩歌月刊》《詩選刊》《草堂》等100余種刊物,獲各種文學獎勵30余次,入選《中國年度優秀詩歌》等50多種選本。出版詩集《遭遇春天的某個黑夜》(大眾文藝出版社)和《雪落土墻村》(長江文藝出版社),以及文化專著《合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覽》和《江花爛漫》。

胡中華的新詩集《雪落土墻村》,以獨特的抒寫和風格,刷新了我對中國當代鄉土詩寫作的認識。他熱愛鄉土,懷念鄉土舊事,抒寫鄉土人物,關注鄉村發展與變化,生發出孤獨而濃郁的鄉愁。他在寫作中,常以諺語、民謠和兒歌介入,不故作高深,不賣弄技巧,風格秀美清新而不落淺俗,機智靈動而充滿智性。中華那些短小精悍的詩作,警句如同小春筍不時冒出。比如:“正月的土狗,用它溜黑的嗓子 / 叫開柴門的春天”、“土黃的田埂上,曾經骨折的人 / 攜著新的花瓣緩緩歸來”、“落花之處 / 黑夜変成黎明”。
——華萬里 (著名詩人)

海德格爾說:“詩人的天職是還鄉,還鄉使故土成為親近本源之處。”還是在中學生時代,我曾兩三次去到中華的老家土墻村,如今差不多30年過去,讀到他這本《雪落土墻村》,在往事紛至踏來、遠去的山水植物村莊甚至故人眉目清晰起來的同時,不斷被他的詩行撥動心弦:“總有一些親人遠走他鄉未歸 / 我只能將空中的飛燕 / 認成他們”。故鄉就像一口老井,中華用他明亮的詩筆挖出清澈泉水,也挖出花椒樹一樣的疼痛。有價值的寫作就是對一個地方持續地回望與觀照,才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出生命的本質。故鄉沒有辜負詩人,詩人也沒有辜負故鄉。閱讀這本詩集,也是每個讀者的一次精神還鄉,有鳥語花香的寧靜開闊,也有錐子已經用熟的尖銳,更有探求生命存在的智慧與救贖的光芒。
——趙曉夢(著名詩人、資深媒體人)

雪落土墻村,也落更加闊大深廣的土地和心靈。詩人胡中華一直在合川這片富含歷史感和現代性的家園生活,情深自不待說,義重更是令人刮目。那么多謠曲由他吟唱,那么多親人由他愛戀,那么多作坊由他創設……山重水復,春種秋收,“從小到大的愛”,不止于生長,也不止于癡迷。眼中的現實和心中的現實,在詩人樸素、靈動、清新的書寫中融通,構成了獨屬于他的立體小世界和詩意后花園。表達愛不是目的,堅守愛才是理想。真正的好詩,從來都如此。
——劉清泉(詩人、詩評家)

詩集《雪落土墻村》中,不少體現淡然超然世界觀的詩篇,其中充滿的機趣和禪趣,是胡中華近來的一大亮點,顯現出他的詩歌創作發展方向的多種可能性。中華是迷醉而清醒的鄉村歌吟者,萬事萬物皆在詩行中留影,留聲,諸如月亮竹林、桃花苦楝、春秋晨昏之表象,囈語謠曲憂傷之內核,俱澄澈深邃,仿佛長期著力老舊木板上雕刻,刀刀見功力,既深刻精微,又樸拙粗礪,他是當地最好的手藝人。
——大窗(詩人、《銀河系》執行主編)

《雪落土墻村》使胡中華的詩成熟了,有了自己的觀照領域,有了自己的話語方式,有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有了別人難以替代的藝術發現。和大多數鄉村題材的詩歌不同,胡中華的情感取向值得我們關注。他以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情感為基礎,為我們留下了曾經的美好,這種獲得是豐富的、深刻的、藝術的,是單純的物質存在所不可替代的。中華以自己的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素養逐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蔣登科(詩評家、教授、重慶作協副主席)

胡中華的詩是一種貼近大地的抒寫,當你讀到這些鮮活、明亮的詩句時,仿佛聞到泥土的芬芳,聆聽到玉米、豌豆和陽光相互碰撞時發出的丁丁當當的聲音,引人入勝。在巧妙的敘事中蘊含濃濃的抒情,這種從傳統中得來的經驗被作者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可以直接從字里行間感知作者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悲,所愛,所恨,這種抒情意味,會讓讀者在潛心閱讀中即刻產生共鳴。作者善用比喻,無論是明喻還是暗喻,都準確而生動,顯示了詩人對語言良好的把控功夫。胡中華的詩很美,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同時有一種音樂美,作者借鑒了民歌和謠曲的表現手法,讓詩歌時而整齊,時而錯落,讀來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常常讓人擊節稱快,這種沿自《詩經》以來的寫法,我們讀來更感親切,也與所選的題材相得益彰。
——唐力(著名詩人、重慶文學院專業作家)

墻是為了隔開,而不是為了分開。而現時中,處處都是墻,有形無形的、高不可躍的、寬不可跨的墻,使人與人真正成為了不好整合的最小單元,不易轉化能量的最小元素。近期,看到胡中華的《雪落土墻村》詩集,讓我驚喜,給我沉思,引我發問,怎一個鄉愁了得。這部詩集里的墻是土做的。土墻是鄉鄰鄉親們生活所盼、情感所托、精神所依。鄉親們心空里那輪明月的清輝相互映照在土墻上;村口升起的第一聲雞鳴透過土墻可以叫醒山村;爐堂里火焰的笑容通過土墻可以傳送溫暖……在我看來,胡中華就是一個側著睡覺的詩人。他一只耳朵向下,聽得到種子發芽的聲音;他一只耳朵向上,聽得懂星星們的話語。所以,他才能寫出這樣一部鄉愁很濃的詩集。
——王順彬(著名詩人、重慶作協詩歌創委會主任)

胡中華詩集《雪落土墻村》是一部很厚重的詩集,作者借土墻村這一載體,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故鄉的風土人物,那兒有我們的親人,有我們的溫度和熱度。在許多人看來,故鄉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它幾乎變成了一個概念。但是這本書卻像一個萬花筒,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讓我們透過它看到了鄉村的寧靜與美好,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善良。我們也讀到了作者真誠的內心感受:思古,鄉愁,懷舊,團聚,離散,歡樂和疼痛。作者在土墻村尋找自己,那是他肉身和靈魂的發生地,也是他孤獨痛苦時常;赝臑跬邪,而我們,則在閱讀中尋找自己。毫無疑問,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是選擇語言在和時間對抗,只有在語言中,我們才有成為勝者的可能。胡中華恰好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李葦凡(詩人)

鄉土對胡中華充滿了無盡的詩意。他的一再書寫,寫出了合川與重慶的雙重鏡像,一則是本原的,另外確實屬于靈魂的沃土。返鄉和故國一直是中國詩人和世界詩人的共同主題。語言途徑的道路就是開往故土的班列,不管是高鐵還是動車,本身的速度并不能決定詩歌語言的形成和詩意的完善,反而是重塑語言的責任變得更加明顯和重要。詩歌除了主題,其實質是詩人的知識閱歷以及人生百態的沉淀,與敏感的語言嗅覺的碰撞而成。詩需要的不僅僅是人生和智慧,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對語言的敏感度、新鮮度和創新能力。胡中華承擔起了語言的重擔,連接起自己的返鄉之路。
——曾蒙(南方藝術網創始人)

胡中華詩集《雪落土墻村》

地方性寫作中的超越性
——序胡中華詩集《雪落土墻村》

蔣登科

胡中華是我一直關注的詩人,也是我經常批評的詩人。

關注他有很多原因。我所在的北碚距離中華所在的合川是鄰居,他住在渠江、涪江和嘉陵江三江交匯之處,我住在嘉陵江下游,同飲一江水。我從讀大學的時候就經常乘車路過合川,后來是經常開車路過。我去合川的次數很多,因為親情,因為友情,因為對合川歷史文化的興趣。我認識好幾個來自合川的詩人,比如趙曉夢、大窗、李葦凡、胡中華、安卡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共同特點是對家鄉懷著深愛。

我說經常批評胡中華,當然有點過了,其實是朋友之間的關心。中華寫詩的時間不短,詩感很好,我曾經在一篇短文中說他是年輕的“老詩人”,但我總覺得他的天賦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寫得太少。其實,我有時很矛盾,我對那種天天寫,又天天重復自己的寫作者常有微詞。但是,當有些詩人寫得太少的時候,我又為他們著急。中華的理由主要是工作太忙,有時也覺得越寫越茫然,好像沒有找到理想的發展方向。我“批評”他的理由是,有些事情或許可以暫時放一放,推一推,應該多花一些時間琢磨自己喜歡的詩歌,研究文本,思考歷史,浪費了才情實在可惜。才情不是可以長久保留的,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后,即使不用,一個人的感受力、表達力也會自然下降。到現在,距離他的詩集《遭遇春天的某個黑夜》出版已經超過了十年。十年啊,在他這個年齡,是多么珍貴的歲月!幸好,他堅持著,而且逐漸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特色和方向,值得為他高興。

重慶的詩人很多,一大批70后詩人已經逐漸走上詩壇,擁有了自己的詩路、特色,有些已經獲得了全國性的獎項。胡中華也是70后,他的潛力在,他的夢想在,從這本《雪落土墻村》可以看出,他已經跟上來了。“土墻村”是胡中華的家鄉,他在那里出生、成長,然后離開,于是就有了回望。這個過程很復雜,中華既是參與者,也是旁觀者,但線索只有一個,那就是詩人與家鄉之間的生活、文化、精神的關聯。

我通過網絡搜索了一下,全國至少有幾十個叫土墻村的地方。這個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土氣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鄉村生活的一種非物質遺存。合川的土墻村在土場鎮,更是“土”上加“土”,過去非常偏僻,緊挨著我所在的北碚,現在的交通倒是很方便了。我沒有研究過土墻村的歷史、文化,不過我相信,在詩人那里,不管這個名字及其代表的文化有著怎樣的意蘊,它都是自己成長的地方,在自己的生命深處烙下了深深的印記。最近這些年,中華一直說他在尋覓,在摸索。我猜測,他最終找到的突破點就在這里,就在自己生命起源的地方,就在曾經偏遠而如今正在發生巨變的地方,就在城市的邊緣而且依然山清水秀的地方,就在他的親人已經長眠或者依然生活的地方。

鄉村抒寫在現代詩歌史上是一個普通而又常新的題材,甚至出現了“鄉土詩”這樣的詩人群落。只是在不同時期,鄉村抒寫的內涵、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甚至在不同年齡的詩人那里,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中華屬于出生在鄉村,后來又到了城市的那類人,童年時代接受的文化大多來自山野、田園,以自然、親情為中心;到了城市之后,雖然環境變了、生活方式變了、心態變了,但他的鄉村經歷,他對鄉村的記憶不會改變,而且成了他的人生底色。于是,他抒寫人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基因,以獨特的視角不斷打量這種基因在人生、現實、情感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和發生的變化。因此,他的鄉村抒寫和通常所說的“鄉土詩”有著一定的差異。

胡中華將詩集分成了“土墻村”“小謠曲”“小親人”“新作坊”“桃花山”“青竹溪”“小大愛”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作品都不是很多,而土墻村是整部詩集的底色。詩集開篇的《土墻村》是詩人故土抒寫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從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認識的村莊。他寫了村莊的外在形態:

滿村的房屋都是籬笆,都是土墻
每座院子都被籬笆圍著,都被土墻圍著
桃紅李白,被土墻圍著
豬、牛、羊、雞,被土墻圍著
犁、鋤、鐮、簍,被土墻圍著
一日三餐,紅白喜事,酸甜苦辣
被土墻圍著

這是典型的鄉村景象,尤其是在重慶的丘陵地區,房屋、植物、家畜、家禽、農具等等就構成了一個典型的“家”的形象。不過,如果只寫出了這些表象的存在,那是散文的任務,詩人感受的“一日三餐,紅白喜事,酸甜苦辣/被土墻圍著”,這種折射在詩人心靈上的印記才是詩意,也才是村莊的本質。詩歌意義上的村莊是有人的地方,是有人的生活、人的悲喜的地方,也就是有文化、有情感的地方。

在這首詩中,詩人還寫了不同時間、不同季節所感受的村莊:

黎明,土墻村的旭日像個大橙子
讓土墻村金光四射
上午,土墻村的鎖口,來了一位外鄉人
她想偷聽我的愛語
側耳時,聽到的全都是
諺語一樣的狗吠
下午,坐在土墻村新作坊土院子里的
槐花,坐不住了
開始用影子漫步,像母親緩步的勞作
而黃昏,讓土墻色,暗自驚喜

在春天,你想在土墻村不開花
土墻村決不同意
在夏天,我不愿像蟬一樣唱歌真不行
土墻村會抱怨我寂寞
在秋天,嫂子的前胸更加突出
土墻村明白,那里脹滿了月亮的乳汁
在冬天,這里的雪會燃燒,人更明亮
土墻村懂得什么是沸騰,什么叫照耀

這是詩人對土墻村生活的進一步細化,這里有母親,有外來者,有嫂子;這里更有一日晨昏的變化,一年四季的輪回,既寫出了農耕文明的特色,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家鄉的細致體驗。而且,詩人采用了多種藝術手段,讓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比如“側耳時,聽到的全都是/諺語一樣的狗吠”,這個比喻很特別,諺語是在農村非常流行的一種話語方式,連狗吠都像諺語,這是多么別致的表達;“在春天,你想在土墻村不開花/土墻村決不同意”,“土墻村”成了掌控生命與生機的主體,而不只是一個外在的存在……角度的轉換、角色的換位、內在與外在的融合,就讓鄉村在文字中鮮活起來,站立起來了。

可以看出,中華對家鄉的愛是融到骨子里、生命里的。他詩集中所有和故鄉、家園、國家、人生、夢想等等有關的作品,都從這份摯愛之中生發出來。他寫土墻村的日常生活、人情世故,土墻村人的夢想、追求,涉及到很多話題,涵蓋環境、生產、生活、風物,構建了一幅多元且豐富的鄉村圖景!锻翂Υ宓脑娙恕泛芎玫亟沂玖嗽娙藢@片土地的獨特體驗和情感認知:“我是土墻村舊宅子的詩人/身子又老又舊,而靈魂很新/想法嫩如青枝綠葉”,一開篇就揭示了詩人的心情,在老舊的氛圍中,“靈魂很新”,“想法嫩如青枝綠葉”,記憶、懷念與夢想流于字里行間,讓人眼前一亮。“我趴在老木桌上寫詩/紙上鋪著天空,飛花順窗飄進/落在紙上,自成佳句//我在一個字頂加上濃蔭/在兩個詞間添上流水/在一個感嘆號邊放出鶯啼/讓她大吃一驚”,家鄉的點點滴滴都在詩人的心靈里生長、升華,再出之以飽滿的情感,靈動的語言,建構出新鮮、別致的詩意。而在第一輯的最后還有一首《土墻村》,詩人抒寫的卻是另外一番感受,“土墻村”成為不斷被現代文明沖擊的地方,成為連名字也不斷變化甚至消失的地方,“從土墻村,到靖林村,再到楊柳村/每一次的撤,或者并,都因你的小/你靠在山邊,被遺忘或者不屑/土墻村,早就被別的村莊,別的名字,取代覆蓋//行政范圍,越來越大/你在別人的眼里,越來越小/小得退回到我內心的某個角落/慢慢隱藏”,因為“小”而不斷被取代的故鄉,成為詩人心中的痛,最終只能隱藏在“內心的某個角落”。對于社會變遷,這種變化實在算不了什么,但在細膩的詩人那里,每一點小小的變化可能就是根的斷裂,就是生命的茫然無依,因此,詩人寫道:

我欲哭無淚的土墻村
我只要你是風過竹林的村莊
只要你是清泉滴落小溪環繞的村莊
只要你是月光如銀太陽如金的村莊

昨夜驚夢,我的土墻村
在如蟒前進的高速路旁
在坍塌殘垣的土墻上
瘋長著藤蔓荒草

從記憶、夢想到失落,再到“欲哭無淚”,蘊含著時代的變遷,隱含著記憶與現實的斷裂,勾畫出情感與夢想的距離,其間充滿驚喜,充滿糾結,更充滿無奈。

這種變化是個人力量難以抗拒的。但詩人和其他人所不同的是,他可以通過詩的方式還原、保存這些正在消失的美好。因此,在詩集中,胡中華關于土墻村的抒寫幾乎都是來自記憶的,而記憶與現實的距離,帶給詩人的是滄桑巨變,是情感糾結,是對扎根泥土的生命、命運的思索。“小謠曲”寫的是對鄉村記憶中的一些獨特的文化、生態現象的思考,有的已經消失,有的正在消失,但進入詩中之后,它們都將成為詩人以及我們的永久記憶和精神營養。“小親人”寫的是母親和其他親人在詩人心目中刻下的印記,詩人的生命、命運和這些親人有關,他們更是詩人懷念家鄉的根源之所在!鹅o坐中的母親》中有這樣的詩行:“后面是山泉叮咚的小溪/前面是蛙鳴浮動的田野/她的夢境有了幾分月色/一條小路,帶著泥濘回家/幾輩人在坎坷中/為什么,走著走著就不見了?”環境還是這樣恬靜,但最后的追問卻讓人備感沉重,這或許就是滄海桑田。時間很殘酷,但時間也很公正;變遷是必然的,但當任何一次變遷落到某個具體的人身上時,那可能都是極其沉重的痛楚!“新作坊”“桃花山”“青竹溪”幾輯,依然圍繞土墻村展開,以自然、風景、村莊為主線,以滄桑變遷為主題,以詩人的記憶、懷念為手段,抒寫了詩人對故土的深愛!墩f起某天》有這樣的詩行:“一滴,兩滴,清脆的鳥鳴,/把我遙遠的記憶,從電線上震落。/說起那天,就有一大堆米粒一樣的言詞/將我淹沒,就有一條暗河,將我圍困。/說起那天,黎明就來臨,黃昏就來臨。”黎明、黃昏同時來臨,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某天”不確指,也可能是每一天。這不是一種單純的情感,而是一種復雜、多元的人生體驗。在這些作品中,詩人對于朦朧愛戀的回憶,是那么純真、那么無奈,但也是那么美好。他回憶的對象或許是某個衣袂飄飄的女子,或許是早已遠去的兩小無猜,但我更愿意把視野放得更開闊一些,詩人抒寫的是記憶中的包括人在內的那片鄉土,以及詩人心中的永恒記憶。

讀著這些包含真情、深情的詩篇,我突然獲得了一種代入感,仿佛自己也在經歷著詩人一樣的情感體驗、心靈煎熬。從題材到寫法,這些作品所關注的主要是一種地方經驗、個人經驗,但這些經驗并不是封閉的,而是以獨特的詩句、投入的情感打通了很多和詩人有著類似經歷、類似情感的人們進行心靈交流的通道,從而使作品在具有明顯的個人性特征的同時,也具有了獨特的超越性: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地方!

讀完這本詩集,我深深感覺到,胡中華不是一個狹隘的詩人,不是一個只生活在自己內心的詩人,更不是一個只關注自我而忽略他人的詩人。他始終與外在世界保持著交流。在《土墻村》的最后,詩人寫道:

哦,土墻村
不只是在重慶市,合川區,土場鎮的西側
桃花山的東邊,它還在
陜西、山西、河北、河南
還在思古、鄉愁
懷舊、團聚、離散、歡樂、疼痛
我此時遇見了自己
因了土墻村,因了情緣
抬頭凝視,每一座土墻院子的屋頂
靈魂,閃閃發光

“土墻村”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只是詩人思考鄉村變遷、個人命運的一個“點”,而這個“點”散落在中國的許多地方,甚至在所有的中國鄉村都有“土墻村”的形象、身影。詩人通過自己的“土墻村”抒寫了個人的命運、情感和復雜的內心變化,更抒寫了同樣處境的中國鄉村、來自鄉村的中國人的情感與命運,寫出了人們的“懷舊、團聚、離散、歡樂、疼痛”,于是才有了“靈魂,閃閃發光”,才有了普視性的“小大愛”,才有了以個人之筆寫出許多人情感體驗的情懷與胸懷。

胡中華的這部詩集寫的是鄉村,但詩人并不是迷戀傳統的農耕文明,那畢竟已經成為歷史,或者正在成為歷史,而是在抒寫自己的生命歷程,自己的愛。鄉村只是他找到的最合適的依托。鄉村的自然、文化可以使人舒放,但詩人不僅是迷戀山水自然,而是在那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至少是找到了曾經的自己。詩人立足的土地是支撐我們成長的地方,但他的夢想、情感、精神并沒有受制于小小的土墻村,而是飛升起來,蔓延得很遠。詩人寫的更多是記憶,是失去,但對于詩歌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獲得?詩人以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情感為基礎,為我們留下了曾經的美好,這種獲得是豐富的、深刻的、藝術的,是單純的物質存在所不可替代的。

和大多數鄉村題材的詩歌不同,在這部詩集中,胡中華的情感取向值得我們關注。“小”是這部詩集最有特色的切入角度,詩人寫的是小小的鄉村,表達的是小小的情感、小小的痛苦、小小的愛,因為地方性、文化性的加入,這些元素、這些發現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他的特點是能夠在“小”中見大,由“小”及大,由“我”及人,生活化、及物性使他的探索既實在,又拒絕過度依存于“物”。“物”只是這些作品的外在支撐,而“我”始終是這些作品的精神來源。對于家鄉,對于土地,詩人沒有一味地贊美,也沒有一味地批判,而是順應內心的真實體驗,將他所見到的、經歷的、想到的,經過內心的熔鑄、提煉、升華,挖掘其中的美好,尋覓獨特的精神,將傳統與現代、回憶與現實、個人與世界、物質與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虛實相生,內外交融,于是有了自己獨特的話語方式,這就使他的詩和他所抒寫的對象呈現出若即若離的美學關系,使他創作的作品能夠以精神的方式獨立起來,站立起來。

《雪落土墻村》使胡中華的詩成熟了,有了自己的觀照領域,有了自己的話語方式,有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有了別人難以替代的藝術發現。雖然我曾經“批評”他,但我不認為他的收獲和這種批評有多少關系,而是因為他自己的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素養逐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詩歌創作中,詩人主體始終都是決定性的;诖,我對胡中華未來的詩歌探索充滿期待和祝福。

2022年1月20日,大寒,草于重慶之北

蔣登科,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兼任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0

熱點資訊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06009411號-2 川公網安備 51041102000034號 常年法律顧問:何霞

本網站是公益性網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如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對該部分主張知識產權,請來電或致函告之,本網站將采取適當措施,否則,與之有關的知識產權糾紛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 移動端
  • App下載
  • 公眾號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